2021年7月7日,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下载承办的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一带一路”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生活美学构建与品牌发展研修班》“名家讲座及专家授课”系列活动继续展开。此次专题讲座专家为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下载赖军博士及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下载王璟副教授。
一、《田野调研与文化内容》
授课专家: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下载赖军博士
赖军博士以设计学视域下的田野调研和功能文化内容两部分构建了本次授课的主题。讲座以源于田野调研中的启示的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下载学子的毕业设计灵感开始,认为设计中的文化因子、基因,都源于地方调研。
赖军博士向学员展示云艺学子的毕业设计
赖军博士系统地阐述了设计学视域下田野调研研究体系框架、基本方式及调研对象等概念,调研设计艺术学田野考察应该强调人而非物,是考察人在生活中如何创造和使用这些物的;强调整体观而不是单一现象;强调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赖军博士为学员讲解田野调研方法
赖军博士谈到在田野考察过程中可以通过烤茶罐来看民俗行为、物上饰纹看生活意识、菜市场看当下的活态、器物使用看生活中的情感、工艺的实施看技艺文脉、工艺的实施看双手凝结的温度。产品只有通过调研,融入生活中才能在市场长存。新的形制和产品样式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新样式产品,也导传统器物走向“消失”,因此,提出我们需要思考“文创”或“研究”要做到什么程度,做到“帮忙不添乱。”学科介入带来的潜在弊端不可忽视,如何正确引导产业发展问题等一系列疑问引人深思。传承人应该思考创新与传统的关系,传统、生活、经济、产业、发展应该怎样协调。以陶器为例,器物的文化内容体现的是民族文化多元性,这或是源于农耕生产、或是源于山地劳作,或是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或是源于民俗生活,多元土陶是云南少数民族在自然地域生活中的产物,最终反映在设计制作过程中,从而成就了土陶的地域民族性,也因此构成了土陶的文化内容。这一切信息都需要通过田野调研获取。
赖军博士为学员们搭建的田野调研的概念体系以及所提到的设计创新介入非遗带来的“好”与“不好”的困惑,都为往后学员们更好地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思考。
二、《传统工艺的当代转换案例分析》
授课专家:welcome欢迎光临威尼斯下载 王璟副教授
王璟副教授的授课围绕“传承”、“创新”展开,提出如何传承创新、“变与不变、如何变、变什么”等一系列问题。传统事物换个地域、空间,有可能就成为新的事物,传统工艺的“变”与“不变”是个度,需要我们去把控。我们传承的并非是单纯的工艺,而是工艺背后的文化。手工艺产品和传承文化最终都是要落地回到市场,通过市场规律为非遗注入活力。
王璟副教授谈传统工艺的当代转换
王璟副教授认为传承不变的非遗中的文化价值很是珍贵,而变化中的非遗则更注重经济价值,为符合市场规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适应当下审美和现代功能。以鸳鸯莲瓣纹金碗为例,提出传统工艺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以本民族风格为基准进行改变,非遗文化是动态的,与社会发展有关。手艺传承人要有专研精神,并思考自身的定位要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创新,实现动态传承。
王璟副教授分析金银平脱工艺铜镜
王璟副教授列举了当代转换相关案例:采用传统失蜡铸造制作的当代家具“撒坦椅”的谭志鹏;对古今工艺的执着,沉寂了6年潜心钻研,为寻找个人艺术特色的陶瓷艺术家李颜珣;折射着传统工艺的现代功能运用,痴迷于全榫卯结构的非遗技艺传承人王震华。这些案例为我们传承创新传统手工艺中的“度”的把控提供了借鉴。工艺品需制作精致,考虑产品功能、实用性,然后呈现手工艺产品背后映射的文化特色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跟。对于传统创新,不能全盘否定,完全替换掉传统的纹样,可以适当地融入新的元素。希望非遗传承人要有危机意识,设立长效的核心竞争力。
王璟副教授以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市场经验为非遗传承人的设计转换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文: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