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联合国专家赴8846威尼斯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授课(第二日)
继“什么是好设计”后,今天罗博士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何为文化产品”的主题。要知道此次培训班中,百余名学员中的大多数都是“手艺人”。她们个个身怀绝技,能歌善舞,可对于文化产品的定义和视角,或许还真的是不太明了呢!
于是,罗博士开讲了。他深入浅出,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文化产品的分类,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开始讲起,通过实例直观表明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区别。比如物质文化的意思就是可触摸的物质性的存在,例如:材料、建筑、食物、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而非物质文化呢,则是指那些不可用于生产和相互作用的东西,例如,文学、音乐、表演、戏剧等等。
接着,罗博士转入正题,开始阐述传统产品到现代商品转化的桥梁。他说,传统产品的产生原因与现代商品的目的在根本上有所区别。一个是以基本的生产生活为基础,继而在这种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个则是以市场的需要和规范,在多重条件考虑下催生出来的。因而,传统的物品必须经过改良或再创造之后,才有可能形成现代化的商品。这一点不仅适用于绝大多数的手艺,也适用于我们这次培训班的学员们。要知道,在以经济价值为根本衡量条件的时候,传统本身其实并没有错,而是我们有没有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要,从而遵从这种需要去进行“有限度”的,理性的修改。说到这里,咱们的学员是不是更加自信了呀!
在下午的课程里,罗博士打印了整整十余份“小教材”,通过对“什么是产品类别”的主题进行了发散练习。学员们也在指导下认真做着练习,整个过程详细、快乐而有趣。首先是第一步,每位学员抽取一个标有类别的主题;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尝试了解相关内容,发挥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接下来,思考并记录下与主题相关的五个物品;最后,把这些思考出来的物品画出来和大家分享……在持续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后,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课堂练习稿与老师同学积极交流,还真诞生了不少可行的“产品主题”。当然光有产品还不行,还需要有一个“标识体系”,于是罗博士把第二个主题练习定为“什么是logo”,带领大家发挥想象,紧扣主题分类提取,对自己“产品”的标志进行绘画练习,思考与主题有关的五个标志,并带领大家进行了分享与讲解。
以上就是关于12日发来的最新报道。更多精彩敬请期待哟~
罗建金博士(Kean-kim, Joseph Lo),联合国开发计划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贸易委员会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顾问、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专家。